长久以来,如何吃到“放心中药”一直是业界难题:药效不稳、重金属和农残超标、肥料施用不科学等中药种植领域存在的痼疾难以破解。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与生产迫在眉睫。2月16日,国家食药总局宣布,依据国务院《关于取消13项国务院部门行政许可事项的决定》(国发〔2016〕10号),取消对中药材GAP(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)的认证。
但实际上,GAP认证在推行过程中被严重打折。“GAP的要求很高,涉及条款严格,企业要投入很大的人力物力来达到标准,但种出来的产品,成本价过高,导致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。
中药材种植与生产环节存在多头管理、分散经营等现象,这导致中药材质量参差不齐,GAP认证因为并未全部普及而导致作用有限。2014年,国家药监局开展了一场针对中药材和饮片的抽检行动,抽取蒲黄、柴胡等10个品种772批样品,经检验发现93批不符合标准规定,染色、增重、掺伪、掺杂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。
业内人士认为,虽说中药材GAP认证存在较多不足,如投入过高而产生效益过低,认证企业前期正规而后期管理则荒废,认证变成上市企业的宣传噱头而不是实实在在的货源保障等等,但也不能否认作用:“通过这么多年的坚持,以及国家依法治国与监管趋紧、品牌立企与合规经营的要求,中药工业企业均开始重视适合自身的’三化’(规范化、规模化和产业化)基地建设。这也是我们愿意看到的变化。”